看完《熔爐》之後覺得裡面有些議題值得深入探討,所以這篇文章會聚焦在議題的探討,因而會需要大幅提及書中內容。為避免破壞閱讀興致,尚未閱讀本書的讀者,建議待閱畢後對書中議題有興趣再來觀看。或許也能提出你的觀點一同討論。

 

那麼就先劇情介紹。

 

失業六個月的姜仁浩透過妻子朋友的介紹,從首爾來到了霧津的一所聾啞學校擔任教職。與校長第一次見面所得到的並非教育者的善意,而是輕視與羞辱。而那筆須繳的賄賂費用在確認妻子當初知情,並已選擇與現實退讓後,他也為了家庭,妥協了。

 

之後幾天內在與教職員的接觸,以及親眼目睹他們對學生的暴行後,他隱約感覺到這間學校隱藏著極不堪的秘密。

 

在親自解救一位遭處私刑的女學生,並依照學生的意願連絡家長且見面告知狀況後,他接到就職於人權運動中心的學姊──徐幼真的一通電話。隨後得知的消息讓他彷如遭到雷劈般震撼,後續揭露更多可能的真相──有更多學生被不只一位職員性侵──他不敢置信地以常識反駁這種事不會發生。而學姊只說:「在這裡工作,真不曉得該怎麼說明你才能懂,但關於常識……根本沒有……這種東西。

 

後來他們積極地從受害的聽障女學生那蒐集證詞並錄影,同時也挖掘到這類事情許久之前便已發生,但當時反映後反倒是招來指責。得到錄影證詞的協助者以為能順利地懲處加害者,但卻第一時間遇到公務人員踢皮球的態度。他們在意的是管轄權在哪個行政單位底下,而非學生的權利是否真的受到侵害。

 

各方相關單位都是類似的回應,因為要相信一位大家都認為做了許多好事的人長年性侵孩童實在令人難以置信,而更重要的是這要不是親戚就是與自身利益相關的人牽涉其中。而他們不想失去獲取利益的管道。

 

不過仍舊有人願意正視這件事情,那就是影響力深遠的媒體。

 

隨著報導播出,政府也開始有所行動,而過往在慈愛學院就讀,且也曾遭受性侵、性暴力的人也站了出來。默默生活著的人們也站了出來,貢獻一己之力。一切都步入軌道。

 

但事情並不如想像中的順利,不願相信的人把自己的判斷交給他人,任由披著善意,實際上則更是為了利益著想的人告訴他們該怎麼做。說著看似不去汙衊他人的話,卻在字句間植下誘導人心生質疑的暗示,欺瞞著願意相信的人們。而貪圖利益者則利用著這些人以及得到的時間盡可能地做安排,給出最能脫身的建議與行動。

 

其中一個行動就是找剛從法官退休,尚未接第一件案件的律師,因為在韓國有個不成文的規定,是「前官禮遇」,法院的判決會盡可能地讓該律師勝訴。

 

之後便是一系列的攻防,不確定是全部屬實,或是部分情節有依照戲劇張力而略作調整。不過無論如何可看見被告的辯護律師傾盡全力找出可能讓被告脫罪的細節,但有罪的事實卻越趨罪證確鑿。

 

然而他們仍不願放棄脫罪的可能,因而找上了被害者的家屬,試圖尋求和解。因為只要和解便會撤銷告訴。而在身處著貧窮、疾病以及身心障礙的家庭,若能夠得到一筆可觀的金錢將會是對生活的一大改善。

 

因此有些人和解了。因為貧窮。

 

而隨之而來的則是更多的抹黑與謊言,但最終仍達到其成效:帶來無力與挫敗。

 

由於和解以及考量被告對地方社會有極大貢獻,獲判之刑責並不長,且可緩刑。除了一位,因為他沒有背景。因此他們重新回到慈愛學校。而無法接受的學生們因激動而對相關施暴的老師產生暴行,也讓原先抱持同情的人與媒體迅速冷卻。

 

但抗爭持續,只是有些人仍需在現實與正義中掙扎,最後不得已選擇退出。

 

但只要有人聽見,便有機會得救──《熔爐》讀後探討(中)

arrow
arrow

    萊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