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的尾聲可看見有些人仍舊為這些身障孩童努力,有些人默默地以自己力所能及的方式支持著。生活狀況受到改善的那些孩童也成長了。但事情似乎就像一般事件,隨著過著生活,逐漸在多數人的腦海中消散……

 

在小說的結尾給人的感覺的確是這樣,相互勾結又包庇的權力架構保護犯罪的權貴,而被害者依舊貧窮地活著,更悲慘的或許還滿是難以平復的傷痕。很真實卻又讓人心情沉重,因為那是我們不曾見過的世界。

 

但這件事並沒有就此落幕,在寫下小說並轉拍電影後,讓許多人挺身而出進而重審,更為此修了法。然而印象中也曾看過類似的新聞發生在臺灣,蒐集相關資料時也確實找到這件事,也有人寫書發聲,但據我所知,加害者並未得到相對應的刑罰。

 

那本書是《沉默:台灣某特教學校集體性侵事件》(以下簡稱《沉默》),是發生在台灣的真實事件。

 

我還未有心理準備閱讀這本書,因此僅先從介紹、推薦序以及節錄的章節內容了解些許內容。不過就像《沉默》作者說的:「目的不在於追究個人的是非對錯。制度的、觀念的改革,才是解決之道。」,以及推薦序提到的:「而特教學校集體性侵事件牽涉範圍之廣,更令關心者為之卻步。從相關當事人的多元歧異觀點,到教育體系的自成一格運作機制,再到事件背後極其深刻的社會心理因素,每一層都需要檢視與觀照,以免見樹不見林而忽略結構性問題。」,我也想探討整體社會部分環節中的議題。

 

但在進入議題前,我想說,從韓國的《熔爐》可以看到,聚集起來的群眾有著強大的影響力,只是要多大的規模、多少人願意參與,而我們能為這群受害者做的就是聽見他們的聲音,讓他們知道自己並不無助。

 

而身處貧窮更不是我的原罪──《熔爐》讀後探討(下)

arrow
arrow

    萊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